霜降进补养生法:秋冬交替,如何调养身心?

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收尾曲。此时昼夜温差明显增大,清晨的露水逐渐凝成白霜,预示着寒冬的脚步正在靠近。民间常说,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,因为霜降不仅是季节的过渡,更是养生的关键节点。

在中医看来,此时阳气由“收”转向“藏”,燥邪未退而寒气渐盛,人体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,如果调养得当,可以为过冬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核心原则是:防寒、润燥、养藏,顺天而行,护养身心。


饮食养生:温润平补,护脾养胃

霜降的饮食应讲究“减苦增甘”,选择性温、滋润、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寒凉伤脾。


健脾暖胃食材


(1)红薯、山药、南瓜、芋头:甘润性平,既能益气健脾,又好消化。


(2)小米、红枣、薏米:煮粥暖胃,清晨或晚间食用尤佳。


适度进补但忌过猛


(1)牛肉、羊肉、鸡肉:可适量食用,增强体力与抵御寒气;搭配萝卜或山药炖煮,平衡温燥。


(2)鸭肉、兔肉:性质较平或偏凉,适合体质虚弱或易上火的人。


滋阴润燥食物


(1)梨、苹果、白果、荸荠:润肺生津,可煮熟食用减少寒性。


(2)蜂蜜:清晨一杯温蜂蜜水,润燥通便兼养颜。


(3)芝麻、核桃、银耳:滋润皮肤,润肠护肺。


应时食谱推荐

(1)山药排骨汤:健脾固肾,滋阴润燥。

(2)白果炖鸡汤:温补肺气,抵御寒凉。

(3)红薯南瓜小米粥:暖中益气,补血养胃。

(4)百合雪梨汤:润肺止咳,安神助眠。


起居养生:避寒就温,早卧早起


重点保暖部位


(1)头颈:戴好帽子与围巾,预防风寒侵袭,引发偏头痛或脑血管问题。

(2)腹部:避免受凉,防止胃痛、腹泻。

(3)膝关节:气温低时加护膝,尤对老年人和关节炎患者重要。

(4)双脚:睡前温水泡脚,可加艾叶或花椒,温通经络。


作息调整


遵循“早卧早起”,早睡可保养阳气与肝血,早起有助肺气舒展,适应秋季肃降的节律。


运动养生:温和为主,收敛精气


霜降后运动宜选择缓和、不出大汗的方式: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慢跑、瑜伽、散步等都有助于提升体质。

锻炼最好在阳光充足、气温相对温暖的时候进行,避免晨间寒凉伤身。运动结束后及时更衣保暖,防止寒气趁虚而入。


情志养生:心境平和,舒缓秋愁


秋日草木凋零,易生悲绪。中医云:“悲伤肺”,此时情绪管理尤为重要。

  • 保持心境从容,可听温和的音乐或从事书画、阅读等静心之趣。
  • 多与亲友交流,化解孤寂情绪。
  • 霜降节气有登高的习俗,既能增强心肺功能,又有助胸怀开阔、心情舒畅。
霜降时节需重点防范的疾病


  • 呼吸系统: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支气管炎等。
  • 消化系统: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等易因寒凉刺激而复发。
  • 心脑血管:气温骤降易诱发高血压、中风。
  • 骨关节疾病:关节炎、老寒腿等,在寒冷环境下症状加重。


霜降节气的养生之道,归结起来就是一个“和”字:饮食不寒不燥,起居顺应天时,运动柔和适宜,情志安宁平稳。把握好这个交替的节点,就像为身体加了一层坚实的防护,能让你安然跨入冬季。




在干燥寒凉的霜降时节,皮肤容易瘙痒、干裂,建议搭配使用宝树堂宝肤灵复方樟脑乳膏,温润保湿、舒缓不适,让你的肌肤在寒冬来临前也得到细致呵护。